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红景点网红景点
君子之爱下一句是什么(君子之爱若人也)
admin2024-02-08 08:45:58网红景点149人已围观
简介大家好,君子之爱下一句是什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君子之爱若人也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君子之爱下一句是什么和君子之爱若人也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本文目录爱屋及乌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即见君子,云胡不喜,浅喜如沧狗,深爱似长风。是什么意思“菊之恋,同予者
大家好,君子之爱下一句是什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君子之爱若人也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君子之爱下一句是什么和君子之爱若人也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爱屋及乌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1、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2、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3、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4、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5、“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6、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7、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8、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9、“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10、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11、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12、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13、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爱不忍释
14、爱慕贤才就像口渴思饮一样。形容十分爱重人才
15、吝惜钱财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16、《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以“爱礼存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17、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语本《诗·大雅·烝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18、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19、《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后以“爱素好古”谓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20、谓爱其人而推爱及与之有关的人或物。语本《尚书大传》卷三:“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21、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后以“爱惜羽毛”喻珍惜自己的名声
22、泛爱大众,对人无私心。无,本作“无”
23、《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后因以“克爱克威”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24、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谓待人谦恭有礼
25、嫌弃穷者,喜欢富者。多用于女子婚嫁时的一种标准
26、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27、谓对原所爱之人不忠,移情于新欢
28、语出晋陆机《塘上行》:“男懽智倾愚,女爱衰避妍。”后以为男女亲昵欢爱之词
29、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二、即见君子,云胡不喜,浅喜如沧狗,深爱似长风。是什么意思
1、“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意思是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欢喜。
2、“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意思是白云变幻无形,似白衣似苍狗,如同浅浅的喜欢,变幻莫测,只待世事更替,此情不再。
3、“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周朝佚名《国风·郑风·风雨》,原文: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4、译文:风吹雨打多凄凄,雄鸡啼叫声不停。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宁静!风吹雨打多潇潇,雄鸡啼叫声不停。既已见到意中人,心病怎能不治好!风吹雨打天地昏,雄鸡啼叫声不停。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欢喜!
5、“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出自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因以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6、译文:天上的浮云的形状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灰色的狗。
7、《国风·郑风·风雨》这首诗写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在一个风雨大作、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围除听见鸡叫声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凉。可怕的寂静使她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
8、谁能想到就在这当儿,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真像大病霍然得到痊愈,高兴得叫她没法说。诗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
三、“菊之恋,同予者何人”是什么意思
语出《爱莲说》(宋)周敦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意为: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OK,关于君子之爱下一句是什么和君子之爱若人也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