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红美食网红美食
衍生证券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衍生证券)
admin2024-03-31 14:25:37网红美食68人已围观
简介(报告制作/作者:浙商证券、邱冠华、梁凤杰)1.海外衍生品市场1.1美国1.1.1.现场市场:交易量大、规模领先美国场内衍生品交易量较大,占据全球前十交易所中的四席。从交易量来看,美国的交易所衍生品交易量领先全球。
(报告制作/作者:浙商证券、邱冠华、梁凤杰)
1. 海外衍生品市场1.1美国
1.1.1.现场市场:交易量大、规模领先
美国场内衍生品交易量较大,占据全球前十交易所中的四席。从交易量来看,美国的交易所衍生品交易量领先全球。 2020年,全球80个交易所场内衍生品合约总交易量为468亿手,同比增长36%,其中北美交易128亿手。 (美国127亿手),占全球的27%。 2020年全球场内衍生品交易量排名前十的交易所中,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洲际交易所、纳斯达克集团、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集团分别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三位。六。
存量规模方面,国际清算银行(BIS)披露,截至2020年底全球交易所交易衍生品存量名义本金为66万亿美元,美国货币监理署(OCC) )披露,2020年底美国场内交易衍生品合约存量名义本金为9万亿美元,粗略估计美国场内交易衍生品存量占全球份额的14%。
1.1.2. OTC市场:品种丰富、集中度高
美国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全球领先。 OCC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Q2末,美国衍生品合约存量名义本金为184万亿美元,其中场外衍生品合约存量名义本金为175万亿美元,占比95%。根据BIS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场外衍生品合约名义本金为582万亿美元。据估计,美国占30%,规模居世界第一。
美国场外衍生品品种丰富,其中利率产品占比最高。从基础类型来看,美国衍生品主要是利率和外汇。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利率、外汇、股票、商品、信用衍生品股票合约名义本金比例分别为73%/22%/2。 %/1%/2%。从交易类型来看,美国衍生品以互换为主。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掉期、期货及远期、期权、信用衍生品合约名义本金比例分别为58%/20%/20%/2%。
美国场外衍生品交易高度集中,前五名机构占比94%。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持有场外衍生品股票合约名义本金规模最高的前五家机构分别为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其名义本金规模持有比例为50/分别为45/42。 /18/10万亿美元,集中度高达94%,前25强集中度达99%。
1.2.日本
1.2.1.现场市场:利率为主,权益为辅
日本交易所衍生品交易规模波动较大,21H1占全球市场的4%。从存量规模来看,根据日本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1H1末,日本交易所交易衍生品存量名义本金为3.7万亿美元,存量规模占比4% 21年上半年末全球场内衍生品存量名义本金。从交易量来看,2020年日本交易所衍生品交易量排名全球第16位。
利率产品规模较大,股指产品数量较多。从规模来看,日本的交易所交易衍生品以利率为主。截至21年上半年末,利率合约名义本金比例为91%,权益合约名义本金比例为9%。从数量上看,日本交易所的场内金融衍生品大约有7类,其中股指衍生品数量较多。
1.2.2.场外规模:规模扩大、集中度高
日本场外衍生品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是利率产品。从股票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末和21H1,日本场外衍生品股票名义本金为67/63万亿美元,2020年股票规模占日本场外衍生品股票名义本金的12%。全球场外衍生品股票。从产品结构来看,日本场外衍生品主要是利率和外汇。截至21年上半年末,利率合约和外汇合约名义本金比例分别为85%和14%。
日本场外衍生品交易高度集中,以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为主。前10名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65%增长到2019年的98%,前25名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85%增长到2019年的100%。场外衍生品交易可分为按交易对手不同分为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以及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其中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占比超过97%。
2. 中国衍生品市场2.1现场市场:大宗商品领先,金融滞后
我国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经历了早期探索、清理整顿、规范发展三个阶段。
(一)1990年至1993年早期探索: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标志着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正式开始。接下来的几年里,商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1993年底,交易所已达50多家,过度投机、操纵市场等事件频发;
(二)1993年至2000年清理整顿:国务院于1993年、1998年发布通知,对期货市场进行整顿,限制交易范围、参与单位、产品品种,防止盲目发展;
(三)2000年以来的规范发展:整顿后,全国只剩下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3家交易所。我国期货市场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2006年,第四家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这也是国内第一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201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发起设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能源衍生品交易。 2015年,证监会批准上证50ETF期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国内首个场内交易期权产品。 2019年,扩大期权品种,上交所、深交所上市沪深300 ETF期权产品。
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增长,但仍仅为美国的一半。从交易情况看,我国期货市场(含期权)交易量从2001年的1亿手增至2024年的75亿手,复合增长率达23%。但交易量仍仅占美国的一半左右;交易量(含期权)将从2001年的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81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0%。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交易所世界排名不断提升。中国期货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占全球期货市场交易总量的13.2%,较2019年的11.5%增长1.7%。2020年,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货、期权交易量排名中分别位列第7位、第9位、第12位、第27位。与2019年相比,中金公司和中金公司分别提升了4位、1位和1位。
商品衍生品有多种类型。从产品类型来看,我国五大期货交易所上市的产品以商品衍生品为主,金融衍生品为辅。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能源交易中心已有84种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中金公司拥有7类金融衍生品。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还存在三种股指期权。
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但金融衍生品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数量较少,且以期货为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七种金融衍生品中有六种是期货产品。根据中金所和证监会披露的交易数据,沪深300股指期权交易量占中金所所有金融衍生品交易量的比例不足1%。
2015年,股市经历了大起大落。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将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各合约平仓交易手续费标准提高至交易金额的23%,非套期保值头寸交易保证金提高至40 %。 %,套期保值头寸交易保证金提高至20%,导致2015年后股指期货交易量大幅下降。
随着品种的多样化和政策的宽松,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得到了支持。 2019年,股指期权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沪深300ETF期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沪深300股指期权。新期权产品推出后,交易量迅速赶上50 ETF期权。 2017年以来,中金所通过调整“过度交易”监管标准、降低保证金率和手续费等方式,四次放松股指期货限制,交易量也有所回升。
2.2. OTC市场:集中度高,发展空间大
1997年,央行允许中国银行成为第一家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试点公司,标志着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起步。 2005年,央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推出债券远期交易,随后于2006年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并于2007年推出远期利率协议。2013年,证监会发布《 《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我国证券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正式启动。
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以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为主,证券、期货场外衍生品市场为辅。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主要由央行监管。交易场所包括银行间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商业银行柜台等,交易规模占整体场外衍生品市场90%以上。证券期货场外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主要由中国证监会监管。交易场所包括证券公司柜及报价系统、期货风险管理公司柜台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
我国证券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较小,发展空间较大。场外衍生品业务可以满足机构客户投资、规避风险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我国证券(包括个股、股指、大宗商品等)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已占国内上市公司市值的比重。从2018年初的0.8%上升到2024年10月的2.3%。美国场外股票衍生品占总市值的比例在6%-8%左右。我国衍生品业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证券场外衍生品规模快速增长,场外期权占比后来居上。从规模来看,新增名义本金规模从2015年的20102亿增长至2024年前10个月的68588亿,初始名义本金存量从2014年的2983亿增长至2024年10月末的19645亿。从结构上看,2014年场外掉期名义本金占比79%。但2015年融资性掉期业务暂停,股票场外期权占比超过场外掉期占比。
新增交易集中度较高。场外衍生品月度新增名义本金规模排名前五的券商合计约占整个市场新增名义本金规模的70%-80%,其中掉期新增名义本金集中度较高。 2024年10月,场外期权新增交易量CR5为64%,场外掉期新增交易量CR5达到87%。
场外期权主要基于股票指标,而场外掉期则主要基于其他类型指标。中证协披露的数据显示,股指占场外期权名义本金比例最高,截至2024年10月末达到56%,而大宗商品、个股等类别名义本金占比最高。 10%/11%/22%;场外收益掉期剩余名义本金主要为其他品种和个股,截至2024年10月末占比分别为56%/19%。
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主要是商业银行和私募股权基金。场外期权的交易对手中,商业银行的交易规模最大。 2024年10月,商业银行占新增期权交易量的53%。场外收益互换的交易对手中,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规模最大。 2024年10月,私募股权基金占新增掉期交易的69%。
3、能够贡献可观、稳定、安全回报的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优势是什么?衍生品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报价特定合约并与投资者进行交易赚取买卖价差、代客交易相关产品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期权费收入和掉期利差等,这些收入可通过持有获得合约与目标挂钩,利用庞大的交易对手网络对冲和分散风险。因此,在非极端市场条件下,风险可控,可以获得稳定收益。
衍生品业务可以提高券商杠杆率,从而提高ROE。根据外资投行的经验,顶级投行有很强的用表服务客户的能力,其高杠杆来自于衍生品等资本消耗业务。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也逐渐以资本化为主。包括衍生品、融资等业务在内的资本中介业务快速发展,将支撑行业杠杆率持续上升的趋势。
3.1.贡献收入
高盛的全球市场业务收入可观,对业绩的贡献也很高。高盛有四个主要业务部门,即投资银行部门、全球市场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消费者和财富管理部门。其中,全球细分市场(衍生品相关业务)是公司最大的收入和净利润贡献来源。 2017年至2020年,全球市场业务营收占比保持在40%左右,2020年净利润占比为65%。 2020年,全球市场板块营收212亿美元,净利润58亿美元,ROE为14.1%。 ROE高于投资银行业的10.5%、资产管理业的8.5%、消费及财富管理业的2.7%。
做市是主要盈利方式,占营收的73%。高盛的全球市场业务包括FICC和股票,主要为客户提供交易服务、融资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其主要收入包括做市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利息收入以及其他交易收入,其中做市收入占比约为70%,是最大的收入来源。
3.2.增加杠杆
衍生品业务是提高高盛杠杆率的关键。衍生品业务是一项资本消耗业务。从板块资产来看,公司全球资本市场板块资产占比为73%,高于其他板块。根据年报披露的分部总资产和分部加权平均净资产,可以大致推算出2020年全球资本市场板块杠杆高达20,提升了公司整体杠杆倍数。可见,衍生品业务需求的增长是公司资产负债表扩张的一个因素。杠杆的重要推动力。
高盛的衍生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占比较高。 2020年,高盛金融资产总计4821亿美元,其中衍生金融资产696亿美元,占比14%,远高于中信证券衍生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4%的比例。
高盛衍生金融资产规模从产品结构来看以FICC为主,从交易市场来看以OTC为主。 2020年,公司利率、信贷、外汇、商品及股权衍生品规模(未净额)分别为3,588/166/1,024/140/769亿美元,占比63%/3%/18%/2%/14%;场内衍生品规模343亿美元,场外衍生品规模5343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94%。
4、谁能脱颖而出,拥有业务资质:拥有相关资质是衍生品业务的入场券,先进入市场的公司将具有先发优势。证券业协会根据公司的资本实力、分类结果、综合风险管理水平、专业人才和技术体系,将证券公司分为一级交易商和二级交易商。一级交易者可以在沪深交易所开立个股现场套期保值交易专用账户并直接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二级交易者只能与一级交易者进行个股套期保值,非交易者不能与客户进行场外期权交易。商业。目前拥有一级交易商资格的证券公司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等8家。
雄厚的资金实力:衍生品业务是一项资金消耗型业务,券商开展业务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证协披露的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券商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排名靠前。 2020年3月,证监会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招商证券等6家券商纳入第一批并表监管试点,允许试点公司实施灵活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并将机构母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系数降低至0.5,表内外总资产计算系数降低至0.7,释放更多资本和开放杠杆率提升空间。
庞大的客户网络:证券市场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交易对手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期货公司及子公司、私募基金、证券公司及子公司、保险公司及子公司、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等机构客户,客户数量越多意味着交易规模越大,对冲不同方向交易、降低经营风险的概率就越高。头部券商中,中信、华泰、中金等券商机构客户比例较高,交易对手多元化。
信息技术领先:衍生品业务复杂,对交易系统、风控系统要求高。例如,中金公司自主开发了全球场外衍生品交易系统ODTS和全面风险管理系统FRMS,提升了风险控制能力和业务运营能力。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信息投资金额排名领先。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优秀的人才团队:衍生品业务对券商的定价能力、对冲能力、创新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打造一支专业、优秀的人才团队。从公司整体员工素质来看,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券商硕士以上学历员工比例领先行业,衍生品业务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招聘。据中金公司消息披露,中金公司衍生品业务拥有成熟的交易团队。主要负责人拥有10年以上衍生品业务经验,来自国际顶级投行。成员均来自国内外顶尖大学,半数以上拥有长期海外衍生品经验。产品业务相关经验。
综合来看,中信证券、中金(H)和华泰证券拥有衍生品相关业务资质、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客户网络、领先的交易系统和优秀的人才团队,在衍生品业务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赢得比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本行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以报告原文为准。)
所选报道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官方网站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