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红人物网红人物
夕阳在西风下一句(夕阳归路西风急)
admin2024-02-18 13:53:50网红人物72人已围观
简介其实夕阳在西风下一句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夕阳归路西风急,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夕阳在西风下一句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本文目录夕阳斜照西山时下一句是什
其实夕阳在西风下一句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夕阳归路西风急,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夕阳在西风下一句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夕阳斜照西山时下一句是什么
1、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2、夕阳斜照西山时,这句话出自《四季之美》,是对乡村傍晚时分,劳动一天的人们回家见到的景色的描写,西下的太阳即将落下去,乌鸦也往自己的巢穴飞回。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二、傍晚火烧云下一句
1、这气象谚语,朝霞预示着将要下雨,晚霞预示着将是大晴天。
2、火烧云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彤彤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蓬勃的时期即将到来了。因此,有“傍晚火烧云,来日天气晴”,“早上火烧云,午后一阵雨”之说。
三、枯藤老树昏鸦山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下一句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2.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3.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
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
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
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
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谥。
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
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
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
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
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4.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夕阳在西风下一句和夕阳归路西风急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