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故事励志故事
女人心累工作压力大的短句,女人压抑心累的句子
2025-07-19 19:48:56励志故事0人已围观
简介
大概一个月前,一个工作日,刚加班完,我“蹒跚”着去赶公交车
大概一个月前,一个工作日,刚加班完,我“蹒跚”着去赶公交车。突然,我接到一个远方朋友的电话。我们平时聊微信聊的很多,电话却很少。那时我意识到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果然,电话那头传来了无法控制的抽泣声。在公交车上,除了听,我几乎什么也做不了,当时我处于一种想哭的抑郁状态。听到电话那头的哭声,我自己的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掉。于是,我一边下车,一边陪着电话那头的朋友走回家。
朋友哭过之后,情绪平复了,烦恼也有了妥善的解决办法。对我来说,我有了新的收获:虽然那天身心俱疲,但没想到走了几公里回到了家。更重要的是,疲惫和无力的感觉似乎随着汗水和泪水而消散。我没有瘫在沙发上,而是有了“给自己做一顿美味的晚餐”的想法!就这样,从那天开始,我刻意提前几站下车,步行回家,听着音乐,跟着运动软件的提醒,有意识地加快和放慢节奏,走路来缓解一天累积的压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心理健身房:通过锻炼改善心理健康的8个要诀》(通过运动获得心理健康的8把钥匙:)。
《03010》的作者克里斯蒂娜希伯特(Christina Hibbert)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从事女性心理健康、悲伤管理、自尊和自我价值的研究。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她经历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当时她的亲戚朋友都不知道怎么帮她。有一天,当她带着孩子出去晒太阳时,她发现了走路的好处,于是她通过走路这件小事重新找到了自己。距离那天下午的散步已经过去19年了。希伯特已经是6个孩子的母亲,但运动一直是支撑她的重要心理力量之一。
与作者的六个孩子的合影
在希伯特的工作中,她经常接触到许多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情绪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她发现,运动不仅能拯救自己,还能拯救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深陷情感泥潭,不敢或无法求助的人。为此她写了这本书,希望运动能拯救更多心理状况不好的人。
如果你最近感觉很累,很累,压力很大,情绪低落或者脾气暴躁,不妨动起来。无论什么形式的运动都是好的,即使你只是在楼下走了一分钟,你也可以开始一个新的走向心理健康的循环。
01理解:很多心理问题都根源于自尊心的挣扎。希伯特在《心理健身房》一书中,将八大要诀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解、准备和行动。对于深陷心理问题的人来说,直接劝其运动是不可行的。我们首先要解释为什么心理问题需要通过身体动作来解决。所以本书最后的动作部分只有两个提示,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介绍相关的理论基础。
根据希伯特多年的临床咨询经验,许多患者“都说他们来看病是因为抑郁、焦虑或关系问题,但归根结底,真正的问题永远是对自尊的挣扎。”
所谓自尊,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或感受。自卑会让我们对自己要求更高,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缺乏自信、绝望和自杀的念头,无法有效应对生活的挑战。
相应的,要提高自尊,需要让自己再次体验到“自己值得被爱,有价值,有能力”的感觉。研究发现,锻炼就有这样的效果。尤其对于女性来说,通过运动提升自尊的潜力是最大的。女性在自信、身体形象、体育活动和自尊方面的原有自我认知水平较低,因此比男性更倾向于寻求自我价值认同,锻炼带来的效果也更明显。
同样,对于患有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障碍的人来说,他们也可以从定期体育锻炼中获得最大的好处,但显然,他们不太可能主动发起定期锻炼。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往往是他们在兴奋和开心的时候想到的事情。过了一天群居动物的生活,或者失恋,丧亲,或者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感,我更想做的是葛优的麻痹或者躺着。我怎么会有力气去运动?
《心理健身房》电视剧剧照
02准备:建立内在动力。当你为了能力感而运动的时候,你越累,你就越需要让你的身体动起来。运动产生的血清素、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质会让我们感到充满力量。这是除了减肥、塑形、瘦身和保持身体健康之外,运动更大的好处:让你的心灵也变得健康!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妨给自己建立一个内在的动力,这样可以为自己的胜任感进行锻炼,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理由。有些原因是外在的,比如运动是为了减肥健美。一些原因是内在的,比如为了能力和乐趣的运动。做事因为外在原因,看不到结果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放弃;只有内在原因才更有可能坚持下去。
《超越》电视剧剧照
你可以试着了解自己擅长哪些运动,是否喜欢瑜伽、普拉提等柔韧运动,拳击、举重等力量型运动,是否是快走、慢跑等不受限制的形式,或者球类运动等有陪伴的感觉。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也是一个接纳自己的过程。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隐藏的优点是你没有注意到的,比如耐力好,身体软,爆发力强,或者“外八字、内八字你都不走”!
接下来,试着设定一个目标。聪明的原则挺好的。目标需要满足五个标准: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和有时限。比如我每天下班后步行回家30分钟,因为我知道这样会改善心情。我通常用运动应用程序锻炼身体。之后,应用程序会记录我的运动。回到家,我会在日记里记下一天的心情变化,每周回顾总结,看看自己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月底决定是。
否要调整计划,延长步行时间,或增加新的运动形式。
电影《摔跤吧!爸爸》
03 行动:让锻炼成为习惯
有人看过之后可能会心想:运动的好处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很难坚持啊!
的确,锻炼最大的阻碍不在于运动本身的难度,而是无法迈出第一步。
也许你会说“我没有时间啊,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带孩子!”,别忘了,希伯特可是6个孩子的妈妈!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时间,可以试试: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砍掉不重要的事情;计划并安排锻炼,将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邀请家人一起锻炼,把看孩子和运动结合在一起。
也许你会说“我压力已经大到无法呼吸了,完全没有运动的力气”,不妨试试:将体育锻炼与减压结合起来,例如尝试瑜伽、普拉提;锻炼时做正念、呼吸、感恩、梦想、祷告练习;或者可以试试各种体感游戏。
如果你有朋友或家人,最好的办法是找人陪伴、一起运动。
如果你是独自一人,最好的办法是尝试“微习惯”,从不可能失败的动作开始,比如下楼扔个垃圾,或者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步行50步、每小时起身站立或活动1分钟等等。在《微习惯·瘦身篇》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非常多实操性很强的建议,让我们从微不足道的小事来培养运动的习惯。
日剧《重版出来》
结语:每一个改变都源自微不足道的开始
当我们精疲力尽时,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就会下降,即使很小的事情也会让人感到压力很大,每天的生活都是一件苦差事。如果不加控制,倦怠感会发展成身体或精神疾病,如重度抑郁症或焦虑症。
临床心理学家希伯特在《心理健身房》中建议:这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开始锻炼!或者不要用“锻炼”这种看起来很辛苦的词,就说“动起来”好了。烦躁或疲惫的时候,做一组拉伸动作、起身去趟洗手间、做做家务、出去散个步、爬几层楼梯,做起来都不复杂,甚至有些微不足道,但却能开启新的循环。
日剧《凪的新生活》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提出了“习惯回路”的概念。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中形成习惯的部分位于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是大脑中参与情感、记忆的创造和图像识别的区域。决定是否要锻炼是在前额叶做出的,这是大脑的思考区域之一,它同时还要负责计划、洞察、判断和执行功能。当一个决定成为一种习惯时,前额叶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这意味着随着习惯的养成,大脑的工作量越来越少。出于习惯的行动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心理能量,让我们的大脑对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保持清醒。
更重要的是,习惯回路的特点是,虽然习惯不可以被消灭,但可以被替代。新的习惯可以替代旧的习惯,曾经让我们沉沦在情绪苦海的旧习惯,完全可以被“动起来”的新习惯所代替。压力山大、抑郁低落的时候,出去散个步吧,不仅是为了透口气、晒太阳,也是为了开启“运动改善心理健康”的新习惯!
标签:
Tags: 励志语录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