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故事励志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清明节节日故事,关于清明节的经典故事

2025-07-22 21:24:29励志故事0人已围观

简介  
清明节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和文章

  清明节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和文章。今天就不说那些大而全的事了。毕竟大家应该都读过不少书。

  今天我们只谈论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本身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节日。但是在清明节的前两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的起源如下:

  春秋时期,晋国有阿津龚贤。死后进入各路士人的宫廷斗争情节。其中有一个叫重耳的人被赶出了晋国。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跟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断其股,为重耳做汤”。

  后来,他的儿子重耳回到晋国继位,励精图治,成为著名的君主晋文公,并取得了霸权。然而介子推不求名利,将老母亲推回绵山隐居。

  晋文公感受到介子推的忠诚,亲自请他下山做官,但介子推避而不见。因此,晋文公下令释放火烧山,试图迫使他下台。大火退去后,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被发现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晋文公后悔了,下令介子推死的那天,不能生火,不能吃热食以示哀悼。

  这就是“寒食节”。

  今年的清明节是农历三月初一,也就是农历三月的第三天。又是一个节日,上巳节,3354。上巳节现在已经没有存在感了,但在古代,它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尚洁早在商朝就有固定的习俗。当时,在三月初,人们会去水边进行祭祀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用兰草沐浴,洗涤和清除污垢,消除不良预兆,这被称为“符拔”(f xing)。到了周代,形成了一个体系,专门的巫官主持这件事。

  后来,上巳节的活动除了沐浴之外,又增加了水边宴饮和郊游,与今天的“春游”颇为相似。

  在中国古代,有两个著名的春游活动。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谈理想,记录在《论语》。包括大弟子鲁兹在内的三位学生都谈到了他们的治国思想,然后他们被孔子迷住了。另一位弟子曾说:

  春装成就的莫春哲,五六冠,六七童子,浴依,舞风,唱远。

  翻译成白话就是:春末暖的时候,我穿着春装,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孩子在伊河洗澡,在舞团的祭坛上乘凉,然后唱着歌回家。

  于是赢得了孔子的赞誉。从这一点来看,孔实际上是一个佛教徒.

  另一次“春游”是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当年三月初三,42位文人在今天绍兴的一条河边吟诗设宴。

  之后,这些人写的30多首诗被收入诗集,其中一人为这本诗集作序,后来成为国宝。这个人叫王羲之,这个序是《兰亭集序》.

  所以现在清明节祭祀和踏青这两个习俗其实分别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可以说,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而是一个融合了众多传统的节日集群!

  至此,本站不禁抱怨:清明节作为一个集寒食节、清明节精神和上巳节于一体的大节日,只休一天是否不妥?

Tags: 励志故事  

很赞哦! ()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