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络趣梗网络趣梗
关于产业的理论都有哪些,在产业布局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理论
2025-07-22 09:51:41网络趣梗0人已围观
简介
茶园生态建设模式涵盖了茶树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
茶园生态建设模式涵盖了茶树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为本的理性生态伦理,为振兴茶产业而努力。
01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起源于数字技术的出现引起的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具体来说,所谓产业融合,是指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最终融合为一,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陈柳琴,2007)。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产业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可以释放相关产业的发展活力,还可以提升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融合的动力主要包括:一是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技术创新可以开发相关甚至替代的工艺、技术和产品,然后向其他行业渗透和扩散,并可能逐渐改变这些行业的生产成本函数,从而为不同行业的融合提供内在驱动力;同时,原有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特征也可能因技术创新而发生变化,新的市场需求也会促进产业的整合。
第二,竞争与合作的压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不得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寻求市场合作,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行业的融合。第三,放松管制的外部激励。由于各行业普遍存在进入壁垒,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但是,在放松管制的激励下,相关产业会更愿意加入到自身产业的竞争中来,从而为产业的整合创造重要条件。
产业融合的最终结果是新技术、新产业或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根据产业融合理论,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无疑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乡村产业的融合可以催生新的产业(如休闲观光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和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不同产业间的技术整合、功能整合和价值整合,不断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
02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的概念源于斯密(1776) 《国富论》。在书中,产业链被理解为企业在外部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后,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并将产品交付给零售商和用户的过程。
马歇尔(1920)进一步完善了斯密的产业链思想,认为当产业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内部的分工会扩展到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这可以视为产业链理论的真正起源。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链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链状关系,是基于特定的技术经济关系,同时按照特定的时空布局和逻辑关系而客观形成的(丁俊发,2015)。实现产业价值及其附加值是产业链形成的本质原因。同时,实现产业价值及其附加值的根本途径是创造产业链。换句话说,产业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即实现“112”的增值效应。
具体来说,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取决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发挥分工的网络效应,使交易成本内部企业交易成本之和;二是发挥协作的乘数效应,使生产效率内部企业生产效率之和(谭明娇,2016)。产业链可分为连接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连接产业链是指通过某种形式的产业合作,将某一地理空间内的断续的产业板块串联起来;产业链的延伸是指尽可能地延伸现有产业链的上下游。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
03农业多功能理论
农业多功能性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稻作文化”传承保护运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正式定义了“农业多功能”一词。1996年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农业委员会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框架,首次提出农业多功能的概念,强调农业是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的第一产业。除了提供食物和纤维的基本功能外,农业还有助于塑造农村景观、水土保持、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并具有维持农村地区生存的社会效益。
日本政府1999年发布的《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也指出,农业除了基本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社会、政治、生态等多种功能。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农业多功能性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供应农副产品、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确保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同时,各种农业功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性,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融合业态都体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性。
04农村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学者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农村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产业集群理论在农村生产中的创新和应用。农村产业集群特指能够完全覆盖涉农企业,涉农服务组织,农民和市场的网络化合作群体(陈丹,20
17),其研究对象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运行基础则是各类专业化的涉农企业和涉农服务机构。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产物,农村产业集群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增加农业竞争能力的关键途径。
首先,农村产业集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农村区域的产业集群使农户和涉农企业共享公共设施、市场环境以及外部经济,从而有效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其次,农村产业集群可以降低农业市场风险。农村产业集群有助于提高农村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能够给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规模效应,从而有效降低农业市场风险;
第三,农村产业集群有利于培育农村产业品牌。集群涉农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会带动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从而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并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形成;第四,农村产业集群可以明显提高农户的收入。农村产业集群可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扩大农户的增收渠道,有效带动农户收入的增长。以农村产业集群或产业区为依托,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空间叠合、集聚集群和网络发展的形态,不仅可以降低空间交易成本,还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农村产业利润的最大化。
Tags: 网络趣事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