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络趣梗网络趣梗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折线统计图说课ppt
2022-09-07 13:59:06网络趣梗0人已围观
简介
课程内容
教材P104~105例题1和“做一”,完成教材P108“练习26”第二题
课程内容
教材P104~105例题1和“做一”,完成教材P108“练习26”第二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单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知道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能够读懂单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对事物做出初步的判断和预测。
3.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在网格图中绘制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折线统计的特点,学习绘制单折线统计。
教学困难
体验折线统计的特点,学习绘制单折线统计。
教学准备
课件、小立方体教具、小立方体学习工具(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1.会话介绍。
老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机器人吗?你对机器人了解多少?
学生们自由地交流他们对机器人的知识。
结合学生交流,课件呈现机器人图片。
老师:随着人类的发展,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需要机器人代替人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也将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为了激发青少年对机器人设计和制造的热情,中国每年都会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请看,老师收集了一组机器人竞赛队。
老师:这些数据这样呈现出来,你有什么感受?
【学术预设】学生会觉得很密,看不清楚。
老师:怎么才能表达清楚?
【学习情境预设】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统计表和图表来表达。
2.展示图表并阅读信息。
老师:你是这么想的吗?
老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学习情境预设】用统计表比刚才清晰明了多了。
课件继续呈现:
[教学技巧]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其他数据代替课本提供的数据,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老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老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柱状图。它的优点是什么?
【学习情境预设】可以直观的看到数据量,根据条柱的高度很容易比较出数据的大小。
老师:其实这些数据可以用一个新的统计图来表示。你想看看它长什么样吗?
3.变换图形以揭示主题。
课件展示:第一步,条形图的形成过程,并标注每个数据;第二步:隐藏条形图中的直条,保留2006-2012年参赛队伍对应的横轴和纵轴以及点数。
老师:这些点分别代表什么?你怎么看?如果我用一条线段把这两个相邻的点连接起来,你觉得最后会是什么样子?
课件呈现折线统计图:
老师:这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一个新的统计图3354折线统计图。(板书:单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觉得用统计表和图表来表示数据更加清晰直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强化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另一方面,从柱状图到折线图的过渡,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折线图和柱状图之间的联系,便于运用柱状图的知识学习折线图。
[教学技巧]
播放折线图时,课件在呈现的同时引导学生谈论各部分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折线图各部分代表什么,认识折线图的形成过程。
二、对比分析,理解单折线统计图。
1.观察比较,了解结构。
老师:仔细看折线图和柱状图。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区别?
【学习情境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折线统计图还是有标题的,有横轴,有纵轴。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数据量;然而,条形图显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习情境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量,点的位置高表示量大;这些连接点形成的虚线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趋势。
师:再看折线的变化。你能找到什么?
【学术预设】有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有的线段比较陡,有的相对平缓;有人可能会发现,相邻两年的数据差距越大,线段越陡峭;有的会根据折线的陡度和平坦度来直观判断数据的变化。
师:我们可以从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陡度和平坦度,直观地看到数量增减的大小、速度和趋势。
老师:哪一年参赛队伍数量上升最快?下降最快的呢?
老师:你认为与条形图相比,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学生交换报告。
【学习情境预设】引导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写在黑板上)
老师:柱状图不能显示数量吗?你看不出条形图上数量的增减吗?
【学习情境预设】引导学生感受条形图和折线图都能显示数量。条形图虽然可以看到数量的增减,但不如折线图明显直观,这是折线图的一个突出特点。
【设计意图】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帮助学生自己认识和阅读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在比较、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读图分析,感受数据随机性。
师:从统计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每年参赛队伍支数不一样,有时在增多,有时又在减少;有时增加得快,有时增加得慢。
师:这些数据都不一样,但你们从2006年到2012年整体看,这些数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提示】
学生可能不会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如会用“突然”“竖得厉害些”等语言,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并给予肯定。
【学情预设】从总体上看参赛队伍的数量呈现增加趋势。
师:如果我们单独从一年、两年看这些数据,看不出什么规律,但如果看多年的数据,就可以发现参赛队伍的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师:你还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虽然数据是变化的,单个看是杂乱无章的,但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就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体会随机思想。
(1)课件出示统计表。
(2)课件呈现统计表,学生读表。
(3)课件呈现网格统计图。
(4)学生自主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5)展示交流,课件随机动态呈现数据描点、连线,形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
【学情预设】让学生着重说出画折线的步骤和方法:描点——表示数据——连线。教师随机说出几个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找点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6)读图分析。
师:说说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能自主读出图中的数据,比如陈东0岁到1岁那年长得最快,长了24cm。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呈现解答教科书P105“做一做”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里重在让他们独立完善折线统计图并读图分析。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图技能,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六”第2题。
(1)学生独立观察统计图后全班交流。
(2)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从这个趋势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
3.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
如果事前让学生收集了自己0到10岁的身高数据,该环节就用学生自主收集的数据。如果学生感到收集这些数据比较困难,就用教科书P105“做一做”的素材。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解答。
【设计意图】围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读图分析,根据统计图自主提出问题,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了解,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第3题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比画折线图,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数量变化趋势的感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情预设】让学生自主回忆学习过程,谈收获,重点围绕折线统计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等展开。
师:是呀,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老师这里还有两个折线统计图。(出示课件)
师:这是去年下半年某商场服装柜销售员分别根据毛衣和衬衣销售量制成的两张折线统计图。请问:
(1)哪张图表示毛衣的销售量?哪张图表示衬衣的销售量?为什么?
(2)你能简单描述这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吗?
(3)如果你是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考虑?
(4)这两幅图能否组合在一起呢?
【设计意图】判断统计图所描述的生活情境,体会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两幅图能否合并组图的问题,暗含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画法:描点——表示数据——连线。
【教学提示】
让学生结合实际判断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有一定的难度。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的判断合情合理就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且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的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一是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感悟折线统计图能清楚表述数量增减变化趋势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二是注重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无论是例题教学还是巩固练习,教师都非常注重让学生从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对事物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感悟数据的随机思想。
标签:
Tags: 网络趣事
很赞哦! ()
下一篇:便签电子版(电子便签模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