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奇闻怪事奇闻怪事

澹泊下一句(穷且益坚下一句)

admin2024-02-16 10:53:50奇闻怪事76人已围观

简介大家好,澹泊下一句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穷且益坚下一句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澹泊下一句和穷且益坚下一句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本文目录静处致远下一句不因顺境而固步自封下一句一、静处致远下一句1、下

大家好,澹泊下一句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穷且益坚下一句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澹泊下一句和穷且益坚下一句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静处致远下一句
  2. 不因顺境而固步自封下一句

一、静处致远下一句

1、下一句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宁静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

3、【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6、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7、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8、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

9、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10、《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1、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二、不因顺境而固步自封下一句

1、不因顺境而固步自封,不为钱财而丧失斗志。

2、“固步自封”由“故步”及“自封”二语组合而成。“故步”见于《汉书·卷一〇〇·叙传上》。内容是在叙述东汉文学家班彪小时跟着堂哥班嗣求学。班嗣家中藏书很多,许多人都来他家借书。班嗣虽然也修习儒学,但较喜欢老庄的学说,认为老庄学说崇尚自然澹泊,不追逐世俗看重的一切,和儒家讲求的忠孝仁义不同。所以当有人向他借老庄的书来看时,他便劝这位朋友打消这个念头。既然已经学习儒家思想了

文章分享结束,澹泊下一句和穷且益坚下一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Tags: 一句  诸葛亮  宁静  

很赞哦! ()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