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络趣梗网络趣梗

什么称白匪军(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

admin2023-05-16 19:32:19网络趣梗149人已围观

简介大家好,关于什么称白匪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华沙起义苏军为何见死不救为何失败苏军270命令有多残酷引起了什么样的后果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千余年前,一名

大家好,关于什么称白匪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
  2. 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
  3. 华沙起义苏军为何见死不救为何失败
  4. 苏军270命令有多残酷引起了什么样的后果

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千余年前,一名少年侠客的洒脱与豪迈,深深打动了李白。经过他的深情咏颂,成为流传千古的艺术形象。

在抗美援朝血与火的战场上,有一位史诗级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在创造了现代战争中至今无人打破的一项纪录后,“深藏身与名”,悄然返回乡里。1953年,在志愿军司令部首长的过问下,直接通过《人民日报》发出寻人启事。

终于,时年28岁的英雄在河南被找到。当时,他已在一家招待所里当服务员近2年,期间无人知道他的真实经历。

这不是艺术形象。

这是真人真事。

1、全国寻找失踪的特等功臣

1953年,《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刊播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登记牺牲的特等功臣,据猜测仍然活在人世,希望本人或者知道其下落的人员,积极提供线索帮助寻找……

现在,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雷保森。

全国寻找失踪的特等功臣雷保森,源于中国人的一个古老传统:因为“死不见尸”,所以“活要见人”!

几经周折,一位河南省招待所的服务员进入大家的视野。当确认无误的消息传出来后,与他朝夕相处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谁也不敢相信这个沉默寡言,工作积极认真的年轻人居然是罕见的特等功臣。

雷保森重返军队。他先是担任第26军警卫营一排的排长,又升任长山要塞猴矶岛守备连的连长。但是,雷保森身上的18处战伤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尤其是肩上的一颗子弹、肺叶下的一块弹片因无法取出,更让他倍受折磨。再也无法胜任艰苦军人生涯的雷保森,只好于1955年退役。

1957年,在建国八周年的国庆观礼台上,雷保森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十一当天,彭老总在家中请客吃饭,到场的唯一客人就是雷保森;3天后,毛主席在家中请客,宴请的同样只有一个客人——雷保森……

雷保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待遇?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组数据:抗美援朝结束后志愿军被授予的特级英雄、特等功臣只有2位:黄继光、杨根思,他们均已牺牲。一级英雄、特等功臣只有51人,其中有人们熟知的邱少云、杨连第、王学风、孔庆三等人,他们也均已牺牲,战场凯旋的幸存英雄只有30人,比如人们熟知的空军战斗英雄王海等人。

雷保森在活着的一级英雄、特等功臣中,创造了全世界一项现代步战最高纪录:以步兵装备在反坦克战斗中,单次击毁11辆M4A3E8坦克、1辆吉普车,同时还打败了美军第3师1个加强连的进攻。

这样的特等功臣,当然值得享受特殊待遇。

2、一部真实的“抗美神剧”

现在,人们常诟病所谓的“抗日神剧”。

雷保森在朝鲜战场上,“自导自演”的一部“抗美神剧”却是真实的!

为什么没有人把它搬上银幕?

主角:雷保森,时任志愿军第26军78师234团3营9连2排4班的班长。

配角:战术组长王国明、机枪手李云标、副射手周士武和陈永华、火箭筒手黄辛田;战士阎银光、梁新发、袁德和。

地点:朝鲜七峰山下299.3高地148阵地。

雷保森和战友9人守卫的148阵地,西临清潭川,唯一的公路从西坡穿过,山体被切割成3米高、200米长的断崖,公路两端各有一个隘口。无疑,这样的地形最适合打伏击。

经过短暂的讨论,雷保森把战友分成5个战斗小组,分别是:火箭筒组、步兵突出组、机枪组和2个近战突击组。

这部大剧是1951年3月27日14时开始的——

美第3师的1个加强连,在12辆M4A3E8坦克掩护下杀来,其中3名美军坐着一辆吉普车冲到最前面。当美军的全部坦克都进入伏击圈后,雷保森果断下令开火,黄辛田手中的火箭弹一发命中一辆坦克的发动机尾舱,这辆坦克立刻烧成一团火球。

突然被打的美军士兵乱作一团,雷保森指挥机枪组一边扫射,一边率领2个突击组冲下山来,用火力分别封锁隘口两端,并用反坦克手榴弹把隘口处的最后一辆坦克炸毁,使美军无路可退,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

至此,美军的“一字长蛇挨揍阵”彻底瘫痪,首尾不能相顾。随后,这部“抗美神剧”进入高潮期——

雷保森见一辆美军坦克打开舱盖,一名美军探出头来观察情况,于是一个箭步跳上坦克,没等美军士兵反应过来,就把一枚手榴弹塞进舱盖,回身翻滚到山地岩石下,轰隆一声,这辆坦克被炸毁。

另一辆美军坦克加大马力驶来,企图用履带碾压雷保森。雷保森敏捷地窜到一侧,“只要你压不死我,我就炸死你!”雷保森随手把一颗反坦克手雷塞进坦克履带里,轰隆一声,这辆坦克也被炸毁了。

此时,各战斗小组已全部冲进公路,不断向挤成一团的美军坦克扔出反坦克手榴弹,前后不到10分钟,11辆坦克全被炸瘫。

胜利了!雷保森和战友全部返回阵地。突然发现还有3辆坦克虽然无法行动,却保持着一定战斗力,用机枪向148阵地扫射,并召来5架F80流星式战斗轰炸机助阵。雷保森决定再次出击,他率战友冲下山崖,扔手榴弹、用机枪扫射,很快3辆坦克连同其中的美军士兵全部报销。

此时,美军第12辆坦克正掉转车头疯狂逃窜。哪里跑!雷保森和战友分梯队3次试图接近这辆坦克实施攻击,但是因为已拉开距离,坦克的机动和装甲防护优势得以发挥,最终这辆坦克侥幸逃脱。

9名志愿军战士用步兵装备的手榴弹、机关枪,在反坦克战斗中单次击毁11辆坦克、1辆吉普车,还打败了美军第3师1个加强连的进攻。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项现代步战最高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想必未来也不会有人打破。

更难以打破的是,创造这一纪录的志愿军,在这次战斗中的伤亡率是——零!

3、一个奇迹:雷保森还活着

历时不足30分钟的战斗结束了。

雷保森和战友创造了这个军事奇迹,很快传遍全军。当天傍晚时分,78师就把雷保森和战友们的事迹上报了志司,提出授予9连2排4班“反坦克英雄班”荣誉称号;给雷保森记一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其他战士也分别提请记功。

也许是为了给雷保森的军事奇迹增加更多的传奇,瞬息万变的战场给雷保森开启了一个命运的漩涡。

报告提交上去,没等批复下来,新的战斗于次日打响——9连2排6班的战士与美军遭遇。危急时刻,雷保森率4班全体战士奉命前去支援。但是这次美军吸取前一日被炸毁11辆坦克的教训,调整战术,稳扎稳打,加之有强大的地面和空中火力优势,志愿军2个班的战士在连续打退美军7轮进攻后,多数人壮烈牺牲了。

最终,在美军发动第8轮进攻时,志愿军的阵地虽然没丢,但只剩下雷保森、周士武两人还活着。经过激战,他们的子弹打光了,雷保森还身负重伤。

怎么办?雷保森命令周士武撤退,掩护他滑下山崖,跳出了美军的包围圈。数百名美军冲上阵地后,发现只有雷保森一个人,而且枪中已没有子弹,幻想着把他俘虏。

只有战死的志愿军,没有当俘虏的志愿军!雷保森怀着这样的信念,把武器摔碎,在美军靠近自己的时候,纵身跳下数百米高的山崖。

在任何人看来,这纵身一跳,断然没有生还的可能。

只身脱险的周士武也这样认为。他返回部队后汇报了战斗经过,78师马上把雷保森的英勇事迹向上报告,随后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追认雷保森为一级英雄、特等功臣。

数月后,七峰山战役结束。在打扫战场时,志愿军收殓安葬了大批牺牲的战士,在有意识地反复搜寻中,始终没能找到雷保森的遗体。

在现代网络语言中,“深藏身与名”被讹传为“深藏功与名”。其实,只改了一个字,却更能体现这种“深藏”的价值。

雷保森就是这样的人。

原来,跳下山崖的雷保森在摔断7根肋骨、昏迷数小时后,在当天夜里苏醒过来,又恰巧被2名过路的朝鲜老乡发现。随后,雷保森被送往志愿军的战地医院,紧急救护之后又送往大后方的医院。

经过近半年的治疗,雷保森部分恢复了健康,但因为已不具备重返部队的身体条件,被辗转送回国内,不久后办理了转业手续,回到老家到河南省招待所当了一个服务员。

当然,他不知道78师的指战员们,有一块心病压放了2年:雷保森有没有可能还活着?既然“死不见尸”,那么必须“活要见人”!

1953年,在志愿军司令部首长的过问下,78师直接通过《人民日报》发出寻人启事,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当雷保森的身份被最终确认后,面对上级询问他“还有什么个人要求”时,雷保森只说了一句:战友都死了,我还活着,哪有资格提什么要求。

当国庆八周年典礼的领导人,握着雷保森的手感慨“没想到你还活着”时,雷保森只是憨厚地笑着……

这不是故事。

这是历史。

参考文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战斗在朝鲜》、《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英雄儿女》、《志愿军英雄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物志》,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

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是四面楚歌,举目无亲,有的只是敌视的和冷漠的或是恐惧的“目光”。

这是因为,苏联是当时全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历史原因(这包括沙俄时代及一战的结果),和他的“富有”、强大——“富有”、强大,既会引起来自外部对他的贪婪,又会引发来自外部对他的恐惧。而当时的苏联受到的危险,不仅来自西部,更有来自东部的危险,甚至在二战前还是最现实的危险。

苏联是当时的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十月革命”成功后,苏俄的政府就遭到了西方世界的敌视,他们要将其“扼杀在揺篮里”(丘吉尔先生所言),因此进行了武装侵略(干涉苏俄的内战)。而对苏联(苏俄在1924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敌视(如果说西方世界对苏联的敌视,有所减轻的话,那也是不信任的)、冷漠的态度,持续到了二战前夕。而德国在希特勒于1933年1月上台后,在欧洲唯一与苏联友好的国家,也采取了冷淡的态度,而希特勒反共产主义的主张,更加重了德苏关系的紧张。苏联在1933年12月2曰提岀了集体安全(也就是组成国家间的联合,抵御侵略国家)。并且在1935年5月2曰和5月16曰,分别与法国和捷克签订了互助条约。后在,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西班牙内战、1937年曰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时,苏联都倡导集体安全,但沒有得到西方国家的响应。在因苏台德地区危机,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希特勒危胁时,苏联再次倡导集体安全,而这次英、法两国不仅没有响应,反到将苏联排除在了解决,苏台德危机的参与国之外。这表明英、法对苏联的不信任,也不承认他的欧洲大国的地位。

二战前,苏联的周边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由于历史上,曾受到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并且是在一战后刚刚成立的国家,以及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与苏联关系上存在着领土、民族问题,关系是非常的微妙,至少是充满了戒心。

苏联的“富”、强。苏联的“富”,体现在他的广阔的土地(当时的苏联就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一大国),拥有极其巨大的各类资源。苏联的强大表现在,人囗数量欧洲第一,经济实力世界第二,军事力量拥有超过百万大军。而这两点,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更大的恐惧。但也引发了某些国家对苏联的贪婪的想法。这里不仅有,希特勒德国要从东方,为德国夺取生存空间,就连波兰也想从苏联身上割块“肉”。

来自东部的危险。曰本在1931年开始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并于1932年成立了伪满洲国。因此,曰本陆军就要实施北进政策。并于1935年开始,在边境地区不断地武装挑衅。终于在1938年7月29曰至8月11曰,发生了张鼓峰事件,持续了十三天,以曰军失败而告终。转年的5月到8月,双方又在诺门罕交战。这次双方先后共投入了二十多万军队。这次战役(史称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曰军再次被打败,并逐渐地使曰本放弃了北进政策,而采取了南进政策。双方在1939年9月16日签订了停火协议。而此时二战已爆发了十余天了。东部的危险,在二战前已经发展到了战争状态了。

在二战前夕,苏联的西部地区的周边国家,与苏联关系至少也是不友好的。而英法两国对苏联的不信任态度,甚至是敌视的态度。因为波兰危机,还有与德国存在着发生战争的可能。而东部地区,与曰本已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在二战前苏联确实是处于四面楚歌的险恶环境之中。

华沙起义苏军为何见死不救为何失败

精疲力尽的苏军拼命与华沙起义军联系结果派出的联络员几人员几乎都被起义军杀害而这支起义军叫国内军这支起义军是由英国人扶持一心把波兰打造成英国的势力范围国内军的神奇之处在于不光杀苏军还杀友军在德国人步步逼进时还集中兵力对其它派别的起义军发起多轮进攻以抢夺地盘事实上华沙起义最后失败国内军功不可没大批起义部队被国内军屠杀苏军多次试图突破德国防线一次甚至成功渡河并突入市区但国内军不仅视而不见反而让出地盘让德军通过最后苏军被迫撤退

英国宣布要给国内军空投军火物资而事实上什么都没做反到是苏军想方设法给起义军运送军火物资而国内军毫不领情一方面狮子大开口要这要那一方面宣传这是英国人空投的

最后在国内军的破坏下起义部队分崩离析被德军分割消灭华沙起义失败

苏军270命令有多残酷引起了什么样的后果

熟悉二战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二战中,苏联士兵被敌人俘获的人数多达600万,而战后回到苏联的战俘人数仅仅200万左右,不到被俘人数的三分之一。那么,剩下的400万俘虏去了哪里呢?

其实是除了一部分因病和因伤死去的战俘外,大多数人不愿意回国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领袖斯大林颁布的270命令

“270号命令”是苏联统帅部在1942年发布的,由斯大林签字的一条命令。这条命令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命令。

那么,这条命令中说了些什么呢?

1.任何指挥官擅离职守或者投降即被列为恶意逃兵,上级可以就地枪毙这些人,此外逃兵的家属也将被逮捕流放。

2.被围困的部队指战员应当坚持组织战士以任何方式抵抗,任何试图投降或者是不抵抗的即被定义为逃兵,可以就地枪决,其家人将被剥夺国家福利和财政补贴以及军属救济。

3.师级指挥员对战场上作战不利的指挥员予以降职处分,如有必要可就地枪决。

270号命令并不长,也不复杂,但是它对于前线苏军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我们都知道,苏德战争是二战中最艰苦的战争,艰苦卓绝的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临阵脱逃的有之,贪生怕死的有之,甚至叛变投敌的也大有人在。在1942年,苏联刚刚顶住德国的大举进攻准备反攻时,为了彻底稳定苏联红军的军心,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势,270命令“应运而生”。

命令下达后,苏军指挥官和其他干部,如果在战斗中不能起到应有作用,私自出走或者叛变投敌的,将被当作叛徒,而且这些人的家属将被株连。

苏军的每一个战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战斗到底,不能当俘虏。苏军战士有权向没有尽职尽责的上级指挥官开枪。

在苏军的高层看来,战俘是可耻的,决不能允许有战俘出现。只有不许军人当俘虏,战场上他们才会奋勇上前,视死如归。

因此对于苏军中的战俘,苏军指挥部全部枪毙,斯大林为了提高威慑效果,还命令把每一次行刑过程通告全国。他们就此以为,这样就可以扭转占据,杜绝战场上的溃逃现象了。

可是尽管苏军的战俘和战败者被处决的人数达到了将近200万人,被株连逮捕的家属更是多得无法统计。但两个月后,不但没有遏止住战场上的败退,被俘的苏军战俘反而又增多了100多万。

因为苏联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国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可有不少加盟共和国是因为恐惧而入伙,并非甘心情愿的。斯大林的民族政策也有失偏颇,不乏简单粗暴。苏联中的乌克兰人,哥萨克人,车臣人和格鲁吉亚人,他们和俄罗斯同床异梦,心里巴不得德军早点来呢。

即使是真心爱国的战士,当他们不幸被俘的时候,不但不能保全自己,连家人的生命也被剥夺。如果回国只有死路一条,当俘虏说不定还有活路。而且在他们心里,如果自己的家人已经被苏联政府发配到西伯利亚挖煤(或者去中亚种棉花),那么究竟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呢?

因此好多战俘拿起武器,向过去的祖国,现在的“敌人”开枪。

平心而论,每个国家的军队,程度不同地存在临阵脱逃或者叛变投敌的情况。好多国家的军队不但制定有严厉的军规,对违反军规的军法审判。而且他们还有督战队存在,对临阵脱逃的可以当场处死。

但这大多仅限于进攻或者有限防守中。如果到了弹尽粮绝,无法改变战局的时候。到了失去了抵抗意义的时候,甚至连自杀的能力都失去的时候。他们一想到,后面还有自己的祖国在等着自己受死,自己的亲人也必须一起去死。这些失去了退路的战士还能有什么选择,不反才怪呢。

而且,由于命令中僵硬的要求军官和士兵们一步不准后退,让许多苏军指挥官战术非常死板。一些军官眼睁睁的看着德军迂回包抄自己而不敢去堵截,因为堵截就意味着后退,后退自己就可能被当做叛徒枪毙了。

所以,虽然在270号命令下达后,苏联的战场局势不仅没有获得扭转,反倒更严重的恶化了。这充分说明政策的执行必须要有灵活性,更要注重人性化。无论什么时代,不能考虑人性和灵活性的死板教条主义,都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

文章分享结束,什么称白匪军和为什么说二战爆发前苏联已经四面楚歌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Tags: 苏联  坦克  美军  苏军  

很赞哦! ()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