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奇闻怪事奇闻怪事
古代排行(古代地位排名顺序)
admin2024-04-13 00:52:39奇闻怪事52人已围观
简介今天给各位分享古代排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地位排名顺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古代地位排名顺序古代官职排行古代排行第四叫什么古代皇家地位排名古代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可以用“三教九流”来形容,“三教”是指儒教、道
今天给各位分享古代排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地位排名顺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古代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可以用“三教九流”来形容,“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后来人们把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之为“三教九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九流泛指那些从事各种行当的人。
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
中九流:一流医生,二流金(算卦卖卜),三流飘行(卖写书联),四流推(测字),五流琴棋(挟琴卖艺和摆棋赢钱),六书画(卖书画),七僧,八道,九麻衣(看相)。
下九流:一流王八(妓院老鸨),二流龟(纵妻不贞骗人渔利者),三流戏子,四流吹(吹鼓手),五流大财(跑马卖解耍大把戏者),六小财,七生(剃头匠),八盗,九吹灰(贩卖烟土和开鸦片烟馆)
1、爵:即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2、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3、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4、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5、大将军:将军的最高称号。
6、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7、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8、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丞相的军事参谋。
9、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10、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11.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12.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13.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14.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15.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16.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第四名被称为“传胪”,是二甲第一名,称亚元
传胪
词语
传胪,汉语词语,意思是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⒈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参阅宋赵昇《朝野类要·唱名》。
明·沉受先《三元记·及第》:“金殿传臚第一声,三元连中占魁名。”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二:“四月初四日殿试,初七日传臚。”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武殿试》:“武举止有会试,无廷试传臚之例。”
⒉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明史·选举志二》:“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臚云。”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二甲首名传臚,职同将军。”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二章四:“川汉铁路驻宜昌总理,传胪出身,四品京堂
比如像清朝皇家后宫妃嫔妾地位排名如下,后宫之主皇后,有太皇太后或者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的以辈分论,再到皇贵妃到贵妃到四妃到嫔位再到贵人到常在到答应到官女子最后是宫女。
前朝的地位是皇帝再到宗室铁帽子王王爷到皇子。
关于古代排行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