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络趣梗网络趣梗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瑶族大祭司是什么)
admin2023-05-24 23:54:54网络趣梗113人已围观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以及瑶族大祭司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瑶族春节的习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以及瑶族大祭司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瑶族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瑶人过年
“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买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肉猪,二十七杀现鸡,二十八杀水鸭,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晚团圆酒。”
这是一乎描述瑶人过年的民谣。其实,早在腊月二十前的上半年就已开始“打主意”了,即使是春播一粒种,也是为的能过个好年,夏天采撷的黄花,秋天收获的瓜子,都要留着过年才吃。不过,真正有过年气氛的,当然是腊月二十一以后。那时节,平时看不见几个人影的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就会充满欢声笑语。等鸡唱头遍后,出山赶墟选购年货的山民们便高举着松明火把,火龙般行进在赶墟的路上。天将黄昏,家中的人还得沿途去接。赶墟的人一天往返百来里也不知疲倦。
留在家中的人便忙着磨豆腐,炸果子,包荷叶,清扫房前屋后,在门口贴上“净扫寒门迎宾客,满斟热酒贺新朋”之类的春联等待三十夜晚的来临。
除夕是瑶人最隆重的节日,这天晚上的餐桌上摆满了老鼠、鹿子、野猪、山鸡、青蛙、墨鱼、螃蟹、泥鳅等做的美味佳肴,还有荷包肉、酿豆腐、香菇鸡等瑶家风味的食品,最后一道菜是门前小溪里的鲢拐鱼。有些人家里太穷,做不出三、五道菜,但也要千方百计地做一道叫“鱼”的菜,意为连年有余。酒为红薯酒或米酒。瑶人不善饮用白酒,也不饮啤酒,认为啤酒象马尿。主食是不夹一粒苞米的红米饭。
然后,隆重地请长辈坐在上席,三通鼓响,点燃了鞭炮,祭奠了天地国君师和列祖列宗后便开怀享用辛苦一年后的甘甜。席间免不了回顾一年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和记挂着远嫁他乡和出门在外工作的亲人。
晚餐过后,全家人就围坐在灶前守岁,老人摆古,灶里燃烧着专门供除夕夜晚烧的桐树或棕榈树。有串门的来了,便殷勤邀人用茶,品尝自制的南瓜籽,葵花籽,毛粟和糯米果子,偶尔也抽上几口竹筒水烟,当然,如今富裕了,抽希尔顿、大中华也不是什么希奇事。
正月初一是农历的春节,虽然瑶人只兴过年,不兴过春节,但初一这一天却是个极其重要的大喜日子。天刚蒙蒙亮,人们便争先恐后地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叫做“出行”。只要有一家的鞭炮响了,整个寨子都一呼百应,噼里啪拉地放起炮竹来。顿时,山谷震憾,群鸟惊飞。天亮后,便会看到家家的门上都插有一枝象征吉祥如意、春到人间的白腊树枝。小孩子们便挨家挨户地去说些恭禧发财的吉利话。
早餐一律继续享用昨晚的残汤剩菜,不得另起锅台,重做佳肴,这大概也是寓意连年有余的意思吧。
饭后,新的一年便算重新开始了,老人便出“一只母鸡孵小鸡,从去年腊月三十孵到今天正月初一,一共孵了多久?”之类的算术谜语给小孩们猜,大人便去走亲戚。除了女婿、女儿先回娘家婆家外,其他的亲戚倒也没什么贵*亲疏之分。
走亲戚也就是去探望亲朋。出门的人手提肩挑一些竹篮子,里面装上几份猪肉、鸡蛋、大米、黄糖、糯米粑粑之类的礼物,然后翻山越岭地往亲戚家去。
如果是带着未满五岁的孩子出门,遇到过桥时,还得一边过桥,一边祷告:“仔古啊,跟来跟去哟!仔古哟,跟来跟去啊!”生怕孩子的魂魄不敢过桥。
到了亲戚家附近,便偷偷地点上香火或香烟,快到门口时,就点燃一串鞭炮报喜。这样,主人闻声而出,也赶忙点燃一串鞭炮将客人迎进正堂。于是嘘寒问暖,互道相思,敬茶敬烟,烫脚洗尘,忙个不亦乐乎。带有孩子的大人还得将孩子领到神龛前祷告一番,求神灵护佑,莫要惊吓了孩子。
于是乎,一住便是三、五天,每日里主人倾其珍藏用上好食品殷勤款待。瑶人喜爱猜枚子,六六顺、七巧媒地热闹一番,往往是早、中、晚餐连在一起,一醉方休。
虽说瑶人是勤劳的,但他们也是最会玩的。有一首民谣叫做“耍正月,玩二月,做工就看三四月。”反正山高水冷,正月里无事可干,何乐而不为?
正月里,更是年青人相亲相爱的大好时光,他们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寻觅自己未来的伴侣,每当寨子里来了年轻客人,夜间的火塘边便围满了人,情歌唱了几大箩,个个卖弄聪明才智,试图博取客人的青睐。
有一年,我便被一群瑶女堵在一个火塘角落,唱着“我的爹来我的娘,还不帮我找情郎,别人仔女双对双,我的情郎在哪方?”的山歌,弄得我被柴烟熏得焦头烂额,只好唱了一首“莫见笑,*躯瘦小不能连……”的山歌回敬她们。
瑶族的盘王节在什么时候
瑶族盘王节,流行于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瑶族人民居住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现代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东省韶关市申报的瑶族盘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时间
农历十月十六日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瑶族人民居住地
有关瑶族地区过盘王节的古老风俗,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等典籍中就有记载,据汉代初年的《搜神记》记载:瑶族先民“用掺扎血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繇。”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官到连州(即今广东连山瑶族自治县)时,所作《蛮子歌》中写到瑶族“时节祀祭盘瓠。”《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联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瑶族盘王节即是由“跳盘王”发展而来的,“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茂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并祈盘王保佑子孙平安。
1984年8月,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召开,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瑶族的统一节日“盘王节”。
198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在考察南岭地区时提出关于建立南岭瑶族地区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1992年,第一届南岭瑶族盘王节在广西贺县(今贺州八步区)召开,到第八届更名为中国盘王节。
瑶族大祭司是什么
瑶族大祭司:指瑶族专职祭祀的主持人成为大祭司,专职祭祀的一个职业。
祭祀仪式开始,瑶族德高望重的大祭司在祭品前跳起祈福的舞蹈,祈求明年的顺利与安康。
瑶族舞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瑶族舞曲的主要内容是表达自然、生活、爱情等方面的情感和意象。因为瑶族生活在山区,他们的舞曲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很多动作和动态都与自然景观息息相关。此外,瑶族舞曲还抒发了生活中不同阶段、不同人物间的感情,表现了瑶族人对生活和爱情的热爱和向往。如果对瑶族舞曲有兴趣,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历史和演变,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特色和差异。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和瑶族大祭司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